第37节(1 / 2)

贵女难当 百香果茶 2296 字 1个月前

长公主也沉默了,元安没有事,她从惊慌中清醒过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女儿的名声问题。

余家那个少年郎再好,也是商户,女儿大庭广众下被一个商户男子抱着从马上滚下来,只怕背地里少不了要受非议。

“你也别太担心了。”,太后冷哼一声,十分霸道地说道:“安儿日后的夫婿必定要是人中龙凤,品行也得一等一的好,因为这种事看轻安儿的人,也不堪匹配我的外孙女。”

秦氏也劝婆母:“太后娘娘说的是,妹妹是当今亲封的郡主,又是咱们家里唯一的姑娘,谁又敢多说什么?”

秦氏声音细细柔柔,话却说到太后心坎里了,太后连连点头:“明哲媳妇说的没错,有我和你哥哥在,谁敢非议安儿?”

长公主心情十分复杂。既为女儿平安无事而高兴。又因为女儿名声受损而担心。

元安即将及笄,眼看就要议亲,却出了这档子事。

又想到母亲和儿媳妇所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是因为这种事情看轻元安的,也不值得托付终身。

太后要留长公主和秦氏歇在泰康宫,长公主担心女儿,自然是要留下的。

秦氏却道:“婆母留在这陪着妹妹,孙媳却该回去。公公和夫君还在京郊大营,要是回来看到家里没有人,只怕要心急,等明日我再和夫君一起来接婆母和妹妹回家。”

秦氏既是太后的孙媳妇儿又是太后同族的侄女,太后一向喜欢这个娴静大方的外孙媳妇儿。

听秦氏考虑的如此周到,十分满意的点点头:“难为你这个孩子想的周到,便依了你吧。”

这晚,元安睡在西暖阁,长公主歇在东暖阁。

元安这一睡便睡到了第二天日上三竿,沈国公和明哲明堂两兄弟都到泰康宫了,元安都还没有醒。

大家心疼她昨日受了惊吓,见她睡得香甜便没有叫醒她。

长公主醒后,便一直守在西暖阁。故而,元安一醒,便看到了母亲喜极而泣的脸。

“好孩子,你终于醒了!”

元安穿戴好后,草草吃了些粥点,便央求着父亲带她去看望余公子。

沈国公已经听说了余浪于千钧一发之际救下元安的英勇事迹,也十分想见见这个少年郎,更何况他也觉得元安应该去好好谢谢自己的救命恩人。

沈国公带着元安三兄妹到聚景园外院时,余浪已经清醒了,挣扎着就要下地行礼。

沈明堂忙上前摁住余浪:“余兄快躺下!我们是来谢你大恩的,万万不可如此。”

余浪也实在支撑不住,便靠在床上,面无血色地拱手告罪道:“是我失礼了,还请沈国公莫怪。”

沈国公见余浪丰神俊朗,是个难得的少年英才,再加上他救了自己的宝贝女儿,不由得生出几分欣赏。

沈国公为人爽朗,遇到让他欣赏的后辈便忍不住交谈起来,元安不好打断父亲的话,只能在一旁欲言又止。

元安看着余浪强撑着精神陪父亲说话,心慢慢揪了起来。

她忍不住小声唤了声:“父亲。”

“没想到你竟然是光州人氏,光州是个好地方啊!人杰地灵,关键是易守难攻,想到年我……”

元安:……

元安大声喊道:“父亲!”

“我带了两千人马——嗯?”

沈国公正说到兴头上,突然被女儿打断,这才注意到余浪已经十分疲惫。

他十分不好意思:“看我,都忘了你还受着伤,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让你受累了。”

余浪勾了勾唇,温和地笑道:“沈国公金玉良言,晚辈受益匪浅,何来受累一说?”

沈国公顿觉得通体舒泰,这是个好孩子!

长相好,人品也好!对兵法也颇有几分见地,若是能招到麾下就好了。

沈国公正要问余浪有没有兴趣参军,元安再也忍不住了。

“父亲,我还没有向余公子道谢呢!”

沈国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来谢余浪救了自己女儿的,不是来招兵的……

他忙让元安上前来道谢,自己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余浪,越看越觉得顺眼,看这小子胳膊腿都结实,听说骑射也好,是个上战场的好料子。

元安终于和余浪说上了话,她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说,到了嘴边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嗫嚅了半晌才红着眼圈福了一礼:“多谢公子救命之恩。”

第44章

br /gt  “郡主无需如此, ”余浪一脸惭愧地摇摇头:“昨日事发突然,我虽然救下郡主, 却也让郡主声明受损,实在是愧对郡主当日相助之情。”

“这话说的不对!”沈国公向来对所谓的礼教不屑一顾,听见余浪的话立刻反驳道:“昨天要不是你出手相救, 元安恐怕非死即残,名声什么的哪有性命重要?你救我我女儿就是我们家的恩人。”

沈国公出身蜀州,蜀州民风向来淳朴彪悍。在蜀州, 女子甚至可以做主自己的婚姻大事, 男女婚前两情相悦也是一段美事。哪像如今在临城,规矩繁多, 对女子尤其苛刻, 行不动衣, 笑不露齿才是女子典范,沈国公想不通,这不得把人憋死?

还有嫁娶这样大的事, 只能盲婚哑嫁,若是女子若有爱慕之人,居然还会被人说是不知羞耻, 这都什么事?想想自己活泼大方的闺女, 沈国公十分欣慰, 还好自己闺女没有学会那一套扭扭捏捏的作派, 都是自己教养的好啊!

元安想到昨日与余公子抱成一团的情景, 昨日满心惊恐无助, 哪里顾得上害臊?现在想起来,脸上却如同火烧一样。

“总……总之,”元安磕磕巴巴说道:“谢……谢谢你舍命救我。”

元安说着又福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