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雪中送炭(2 / 2)

李弘义故意沉吟着,等到费砚说完了,这才叹息了一声,道:“如今乱世,做点生意也不容易呀,这批粮食,本将接手了。”

费砚听了,立刻大喜,拱拱手,道:“如此多谢李节度。这个价格嘛,自然是极为优惠的。”

李弘义嘴角微微翘起,道:“这一路上辛苦,也不知道费兄以后还能运送粮食来吗?”

费砚一愣,旋即笑道:“李节度放心,蜀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粮食。只要李节度需要,我便能运送粮食来。只是,一路上需要打点,多需要一些时间,李节度需要的时候,需要提前半个月告诉小人。”

李弘义抿抿嘴,费砚说的好听,实际他这是在想办法提价。费砚就算优惠,也是以福州粮价来进行比较,福州的两家比起蜀地,差的可不是一倍两倍,至少有数十倍,这样,费砚才有利润可拿。不过两人各有所需,所以李弘义认为没有什么不妥。想到此,便点点头,道:“这个是自然。费兄既然辛苦,本将便腾出几间店面,供费兄卖米。”

李弘义买的,是军粮,至于那些个百姓,李弘义哪有那么的精力去管?费砚来了,不可能不挣钱,而粮食卖给百姓有极大的利润,李弘义就让费砚去赚这个钱,这样,李弘义购买粮食的价格,还可以降低一些。

至于这样做,有什么后果,李弘义暂时是管不着了,如今就算是挖肉补疮,他也只能如此。唉,看一步走一步罢。

李弘义当即表示他需要购买三十万石的粮食,两人就粮食的问题,商量了半响,一个急于获利,一个急于得到粮食,很快就达成了协议,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李弘义很满意,费砚也很满意。

费砚立刻表示,要在福州城内最大的酒楼,宴请李弘义、李弘通兄弟。

李弘义想了想,也有意拉拢费砚,当即便答应着,并派人叫来了兄弟李弘通。

李弘通匆匆来了,知道了兄长喊他之意,立刻去点了心腹五十人,保护两人的安全。说起来,福州城虽然是李弘义的势力,但在城外百余里的地方,吴越国派了骁将鲍修让领兵五千,说是协助李弘义守城,但实际上,却有监视之意。这五千人虽然不多,但却像一根钉子,钉在李弘义的心头,只是如今与吴越国关系尚可,双方都很是默契地驻扎在各自的区域,没有越雷池半步。

一行人出了府,浩浩荡荡,城中的百姓见了,忙纷纷躲开,这样的架势,一看就是节度使出来了,在这福州城,他就是皇帝,他就是王,百姓有谁敢惹?那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费砚骑在马上,左顾右盼,只见城中的百姓,多半有菜色,显然是长期得不到食物所致,再加上福州战乱,吃的东西非常有限。尤其是查文徽虽然兵败,但自从他上任之后,不断派兵偷袭福州,破坏福州生产,甚至在秋收之际,派人烧毁农田,使得李弘义对查文徽很是痛恨,不然也不会如此设计,抓住了查文徽。

李弘义眯着眼睛,跟在费砚身后,表面上面无表情,实际上暗中观察着费砚的一举一动,粮食的事情虽然有了大致的沟通,但李弘义仍然不放心。

一行人走了半柱香的时间,李弘义忽然勒住了战马,呵呵笑道:“费兄,俗话说手里有粮心头不慌,还是先劳驾费兄,带我去看一看粮食。”刚才说了半响,他居然忽略了这一点,费砚的粮食在哪里?如果是运输进了城,他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才有此一问。

费砚摇摇头,道:“李节度,并非小人不带你去看粮食,而是粮食都在船上,船只都在闽江。”

闽江是福州一带最大的河流,正是它造就了福州这个河口城市,福州四周都是山,星罗棋布地还有很多山丘,水运是最方便的运输方式。而闽江穿城而过,东流入海,如此便利的闽江,成为了福州最大的水运枢纽。

费砚利用水运来运输粮食,这个李弘义能够理解。粮食放在闽江的船上,李弘义只是微微皱眉,就能知道费砚是小心谨慎,但话又说回来,恐怕也有信不过自己的意思,生恐李弘义强行夺了粮食。毕竟蜀国与福州山高水远,夺了他的粮食又能如何?难道蜀国能穿过南平、楚国、大唐来攻打福州不成?

不过,李弘义虽然不是商人,但也知道,与费砚做长期生意,对他来说,有莫大的益处,所以,尽管心中有些不满,李弘义还是呵呵一笑,道:“原来在闽江里,费兄你放心,明日我就派士兵去护送粮食。”

费砚哈哈一笑,道:“李节度放心,这批粮食绝对不会有问题。李节度有了这批粮食,自然是兵强马壮,便可逐鹿天下,称雄于江南丰腴之地。”

李弘义知道费砚这是客套话,毕竟以他的实力,想要称霸江南,根本就是在做梦,不过好话人人都爱听,李弘义当即哈哈大笑了几声,挥手示意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