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9 章(2 / 2)

用馆阁体大字印“桓凌”的文章,用他自己的行楷字体写批注,甚至可以随意加些读后感,他对小师兄的思念之情。读者看到印出来的书里有两套字体,有他的点评,自然而然也就会认定原文是桓凌写的,不会想到所谓的原稿也是他加工出来的。

这不是想怎么水就怎么水了?

只要整体字多,就能掩饰过原稿的字数问题。反正没人见过桓凌的手书,他就说原稿因是在草原上写就的,条件不好,不能像在家伏案写字那样写出精细的蝇头小楷,谁能拿出证据说不是?

外头再包上个厚厚的硬纸书壳,四角包个锌或锡的护角,又能把书加厚个几毫米,从厚度和分量上都注水注得无懈可击。

宋时振作精神,拿出一张大稿纸,忖度着如何设计页面。

他印过大会讲义、编过报纸、写过版书,如今虽然把主编的位置交给府学校教授,但眼力和实力都在,很快便设计出内页版式:就照着精装版古诗文选的格式,文前多夹几页前言、目录、序文,大字印原文,在文中插上苏州码子标示注角,文后以小字长长地写几段批注。段段空行,章章换页,夹以插图——

这个他自己就能画,草原上那些动物他差不多都在动物园和动物世界、农业频道看过,大体都还记得什么样。再说他们文人画儿讲究的是重神不重形,画匠才画得那么精细呢,他在屋里憋出来的插图足够用了。

他夜以继日地熬了几宿,以毛笔写出近似油印的字体,更亲手调膘胶、订脊线,叫人打造假金护角,订好一摞精装版《北行录——佥都御史桓凌著·宋时注》,交给府县学一众教授、教谕等人付梓。

不用油印,用石版印。

这套书的版式都是布局好的,宽度和行着距差一点就要影响整个版面,连字带图都要印得一丝不错。

几位汉中经济报的编辑应声领命,接过那摞书,恭送走大人,围坐着先看了个过瘾。

他们早盼着看桓凌的文稿久矣,如今终于拿到手,还叫他整理成这么精致贵气的样书,怎么让人忍得住不看?众人洗手剔甲,手上水珠擦得干干有,先把书轻轻翻看一遍,才心满意足地叫了刻版技术最好的学生和画匠来刻印。

好文章,不负他们这些日子的等候!

不光桓大人的文章好,宋大人也写了好用心的注释,文字清通、内容细致,几乎比桓大人的原书还要长了。若非胸中一片相思难抑,如何写得出这满纸深情?昔日王戎曾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他们正是情之所钟的才子名士,观这文章,哪得不为两位大人心痛眼酸?

先替大人伤心一场,赶快找学生来刻印成书,好叫大人送与亲朋共赏。

宋大人自己都没伤心,还在书房安安稳稳地研究草原水土保持和提高当地经济的问题,外头一群师生却把他这本地理志当情书集,连抄带印地传遍了半个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