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2)

春深日暖 怀愫 2243 字 21天前

诚哥儿早就饿了,看见这一桌子菜喜上眉梢,还当是事儿成了,拿起来就喝了两盅儿,吃了半碟子猪脸肉,拿刚蒸得的馒头配酱肉,吃了拳头大的三个,一面嚼一面傻乐。

徐娘子看着儿子的样儿,见他吃得有七分饱了,道:“儿子,我看,这门亲罢了吧。”诚哥儿一口肉菜还没咽下去,脸立时沉下来,闷头嚼了几口,把手上的半个馒头干咽进去,站起来一言不发,头都不回的回了房。

徐娘子跟在后头就骂:“那是个什么人家,我且告诉你,没门!”讨媳妇是办喜事,便是那姑娘是天仙,有这么个爹往后也断不得干系,儿子有那个么丈人公,往后糟心的事儿不知有多少,徐家娘子这么一想气就壮起来:“你给谁甩脸子看呢,明儿我便去前街,把那严家姑娘聘回来!”

诚哥儿“乓”一声甩开门,梗着脖子:“我不娶她!你前头去聘,我后头就去严家退!”徐家娘子气得狠了,抓起拴门的木条往他身上狠抽,诚哥儿立着任她打,一动也不动,还是徐娘子自家累了才停下来,喘着气叉腰道:“你翅膀硬了,她是个天仙啊,这家子就不能沾!”

升斗小民图的就是安稳,结这么一门亲,哪里还安稳得起来,徐娘子气的立不住,往院里的长凳上坐下,家里养的开门狗看见娘打儿子,呜了一声跑出去,人在家时并不拴它,不一会儿咬着徐屠户的衣角儿,把他拉回了家。

他打眼一看这样儿,大约也知道亲事不成,走到徐娘子跟前,扶了她进门,听她叨叨叨的数落儿子的不是,嘴里啧一声:“统共就见一回面,别是发了驴脾气,顺着他点儿,就说已经着人提亲去了,对家没同意,他还能有什么法儿。”

徐娘子眼睛斜斜丈夫,隔了窗看看外头儿子低了头不说不动的模样,到底心软了:“罢了,依你的,哄着他就是了。”

还是徐屠户把诚哥儿拉回来,告诉他,已是说动了,试着往纪家说亲去,又道:“纪大捕头可横得很,若他不肯,咱们也不能强求。”

萝姐儿生的便不是那婆婆喜欢的样貌,瘦条条娇怯怯,盈盈一双大眼,菱角嘴儿,再加一双柳条似的眉毛,不笑不动似个捧心西子。

徐家娘子纳了闷儿,只当儿子喜欢蓉姐儿这样的,大方爽利,讨人喜欢,看着她笑都高兴,不成想原是喜欢这病歪歪的模样,她看着就咬牙,便是儿子说破了天,也断不能聘回家!

第155章 毒朱氏报应儿女慧萝姐识破父意(修)

王家宅中好张灯结彩,红绸从门口一路挂到堂屋,门廊下边栏杆边上,俱是结的红结,贴的喜字,秀娘带了蓉姐儿往前王家去,告诉她是小姑姑要出嫁。

蓉姐儿怔了一回,才想起这小姑姑说的是桃姐儿,她扁扁嘴儿:“咱们作甚要去?”偷眼看看秀娘不像生气的样儿接着道:“定是想要爹把红包。”鼻子里哼哼,还是跟着去了。

朱氏在门口亲迎,自小到大,也没见她这样笑过,朱氏老了许多,自梅娘出嫁那一回,她便再不曾见过朱氏,这回甫一打照面,竟认不出来,她脸上少了尖酸刻薄,带了喜意,满面是笑,抓了喜糖生果往蓉姐儿手里头塞。

蓉姐儿原觉得这个院子可怖,打小便不愿意来,阴沉沉暗幽幽,一进门秀娘便松快不起来,她初初学作客的规矩,便是秀娘要带她到朱氏这儿来,不许讨东西,不许露馋相,到了潘氏那儿从来没有什么规矩,想吃就要,便是她不伸手,潘氏也要摸了铜板买个糖球给她甜甜嘴儿。

朱氏年轻的时候气盛,到了这个年纪,女儿婚事百般不顺,儿子又是这个模样,别说养孙子,连人道都不行,叫苏氏嚷嚷出来,紫帽儿街上哪个不背地里笑她,说她这是报应不爽。

还有那同她交恶的,还说甚个阎王手上一本帐,作好作歹都有数,时候到了就报应在她子女身上,朱氏要叫王大郎休了苏氏,可苏氏在外头呆了这些年,再不是那个在她手底下讨生活的小媳妇了,叉了腰立在门边就骂,婆媳两个骂得一整条无人不知王大郎不行。

泺水才多大点子地方,这样一嚷,还有什么能瞒得住人的,王大郎便是休了妻,也娶不进别个来,苏氏天天翘了脚尖儿磕瓜子,无钱使便寻朱氏伸手要,她不给便倚着门骂个不休,哭自家命苦,嫁了个没卵用的男人。

朱氏见扯着儿子,哪里还会不给,苏氏活儿也不干了,家事也不理了,只作个甩手掌柜,见天的挑眉瞪眼,一时要肉一时要鱼,上桌前还先挑去半边儿留给自家,跟宝妞两个分吃。

宝妞跟亲娘不亲近,同朱氏也不亲近,她只跟带大她的养娘亲近,可她年纪大了,身边再用不着养娘,苏氏一跟王大郎搬回来,便把那养娘退了回去,宝妞哪里肯依。

她越是不依,苏氏越不能留下养娘,这些年在外头自家快活,倒把女儿疏远了,回来了女儿也已经十三岁,再不跟她亲近,在她心里恐怕苏氏还排在朱氏后头。

苏氏在朱氏跟前横,待王大郎更是想骂就骂,半点颜面都不留,可对着女儿却一点气性也无,再没有不依她的,要吃要穿要首饰,她应承下来,转脸就去问搜刮朱氏王大郎。

他虽不能人道,人事儿却还是要干的,没得让老娘老婆养家,大事儿是做不成了,这个年纪再去学徒也没个铺子肯收,走货串巷的,他又觉得别个看着他便似背地里笑他那事儿不行,闷头在家几天,还是朱氏心疼儿子,给了他本钱。

王大郎晓得自个儿不是做生意的料,便是行情好的那些年,赚回来也不多,倒不如干个本小的,他自不行,便似阉了的公鸡,连鸣都不会打了,走起路来也缩头耷脑,倒是苏氏,紫帽儿巷子里头横着走。

王大郎做了个闯学堂的书客,也不必挑担儿,只拿个包袱皮包了书,背在身上到各处学堂去,他识得几个字,又跑过货,进的都的些吸人眼睛的志怪杂谈,再不就是香情艳色,一本是一个价,两本搭在一处又一个价。

那家里有闲钱送儿子上学读书的,也都多饶几文下学了吃个点心,买不起的,就跟他租,每日付个三五文钱的租费,这点小钱盘下来,竟在泺水最大的学馆外头支了个摊儿,半卖半租,租旧了的书,还肯折价卖人,倒有了一份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