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不够!得加钱!(2 / 2)

北颂 圣诞稻草人 3870 字 2个月前

赵祯坐着龙撵,领着文武官员和皇亲国戚们回到了汴京城以后,宣了一声散。

文武官员和皇亲国戚们,直接驾着车,奔汴京城最出名的几个酒楼而去,显然是饿坏了。

寇季原想着要回府的,但是被吕夷简、王曾、张知白给拦下了,他们找了一个酒肆,请寇季进去。

坐定以后。

吕夷简神色复杂的对寇季道:“以后我们三个会盯着,不会让人再弹劾你了,你别再闹妖了。”

寇季闻言,神情古怪的道:“合着郊天之礼,在您三位眼里,是闹妖?这话要是传到了那些刚得了官家赏赐的大儒耳中,他们估计能骂臭你们八辈祖宗。”

不等三人开口,寇季又道:“举行郊天之礼,虽然是我提出的,可最终做决定的是官家。三位此次受了苦,那也是官家赐的,跟我可没多大关系。

我提出举行郊天之礼,纯粹是一片公心。”

“呸!”

王曾啐了一口,恼怒的道:“你小子是什么人,老夫清清楚楚。你就是见不得人弹劾你,所以才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把所有人都折腾了一番。

你小子提出举行郊天之礼,要是一片公心的话,老夫脑袋摘下来给你。”

寇季不乐意的道:“王公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寇季是那么霸道的人吗?我寇季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吗?别人弹劾我,我就报复人家,那我成什么人了?这天下人,谁不知道我寇季乐善好施、心胸宽广。”

张知白叹了一口气,说了句公道话,“你小子乐善好施不假,但心胸却并不宽广。”

寇季质问道:“我去西北的时候,弹劾我的奏折快堆满垂拱殿了。我报复谁了?我谁也没报复。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我心胸宽广。

在我去西北的时候,邓国大长公主府上的人,背地里还要挟过我夫人,让我夫人交出锻钢作坊和纺织作坊的份子。

可我报复她了吗?

我没有?”

吕夷简三人听到寇季这话,嘴角直抽抽。

你没报复?

你没报复柴家一门是怎么死的?

邓国大长公主又是怎么被囚禁到府上的?

你不是没报复,你是没往死里报复。

寇季见吕夷简三人盯着自己不说话,就十分肯定的道:“由此可见,我绝对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吕夷简已经懒得再跟寇季瞎掰扯了,他盯着寇季沉声道:“别跟老夫三人说那些虚话,给句准话,答不答应?”

“答应什么?”

“老夫三人帮你拦着那些弹劾,你以后别闹妖了。”

“……”

寇季瞪着吕夷简三人,喝道:“你们把我寇季当成什么人了?我寇季从出仕到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朝廷,从没有半点私心……”

“你到底想怎样?”

王曾恼怒的喊。

寇季毫不犹豫的道:“我还要鸿胪寺那三个会大食文的通译官。”

吕夷简三人听到这话,差点没吐出一口老血。

吕夷简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给你!”

寇季追问道:“什么时候能到?”

“明日……”

“呼……”

寇季长出了一口气,笑着道:“其实我还是很好说话的,你们说……”

“滚!”

王曾已经彻底忍不住了,指着酒肆外大喊。

寇季起身,甩了甩衣袖,哼哼道:“堂堂参知政事,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种粗俗话,有失体统,有失体统……”

不等王曾再次爆发,寇季已经离开了酒肆。

“竖子!竖子!”

王曾气的破口大骂。

吕夷简叹了一口气,等王曾骂够了以后,看着王曾和张知白道:“你们说,他和官家是不是要对文臣下手了?”

王曾和张知白齐齐皱起了眉头。

张知白迟疑道:“会不会太早了?官家通过此次郊祭,拉拢了一批名宿大儒,但还不足以支持他们完成文制革新。

别看那些名宿大儒们现在支持着官家,一旦官家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官家对面。”

吕夷简沉声道:“那此次郊祭,被罢官去职的那些官员怎么解释?事后我仔细盘查过,此次郊祭中,因为耽误了时辰,被罢官去职大多都是文官。”

王曾有些疑惑的道:“难道官家和寇季,真的要对文制动手?”

张知白疑问道:“就像是处理武勋那样,找个由头,将朝堂上许多用不到的官员罢黜?”

吕夷简瞥了二人一眼,压低了声音道:“我大宋朝文制方面最大的危害可不是朝堂长的官员,而是土地。大宋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控在官员和地方豪强手里。

各地的百姓们之所以频频作乱,就是因为他们手里的土地被地方豪强或者官员给占了,他们无地可种,只能去充当佃户。

他们被压榨的活不下去了,必然会作乱。

不解决这个问题,官家和寇季纵然将文制玩出花,也没有多少作用。”

张知白沉声道:“朝堂上谁不知道此事,恐怕官家也知道其中的危害。但此事牵连甚广,官家也不敢轻举妄动。”

张知白说到此处,瞥了吕、王二人一眼,道:“两位府上也有不少田产,官家若是要将其分给百姓,两位愿意吗?”

王曾看向了张知白,沉声道:“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我们纵然献出了府上的田产又能如何?百官们不愿意,必然联合地方豪强,从中作乱。

到时候,我们就成了众矢之的。”

吕夷简皱眉道:“此事危害极大,在没有想出妥善的法子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王曾沉声道:“可官家和寇季二人的心思,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他们要在背后做什么,也不会跟我们商量。”

吕夷简思量了一会儿,道:“得想个办法探明官家的心思。”

王曾和张知白二人一起点头。

就在吕夷简三人揣摩赵祯心思的时候,寇季已经坐着马车出了汴京城。

回到了府上以后,寇季就待在了书房里,制定他的大食文速成班计划,没有再离开府上。

有关于郊祭的风波,在汴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的。

不少官员因此此次郊祭被罢官去职,不少官员因此被降了职位。

各个官员府邸上,几乎是哀嚎声一片。

宫里也是如此。

那些个嫔妃费劲了心思,好不容易晋升了一两级,一场郊祭,就让她们回到了最初的位置。

有人甚至还跌出了嫔妃之列,沦为了宫里的宫娥。

然而,没有人怜悯他们。

有大儒们背书,文臣们不好再此事上找赵祯麻烦。

武勋和皇亲国戚们在此次郊祭中虽然有所损伤,但比其文臣,他们的损伤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他们看到了文臣倒霉,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帮文臣说话。

最终,郊祭的结局就是,在一片叫好声和称赞声中,赵祯将朝堂上的虚职罢黜了近七成。

……

次日。

鸿胪寺三位懂得大食文的官员到了寇季府上。

寇季吩咐府上的管事安排他们先住下,然后吩咐他们先教导自己学习大食文。

寇季一头扎进了大食文的学习中,一学就是一个多月。

直到春闱临近的时候,寇季才从学习中脱离了出来。

寇季出了书房的门,伸了个拦腰,左右瞧了一眼,察觉没人注意,就下意识的伸了伸舌头。

学了一个多月的大食文,寇季觉得自己的舌头都打结了,他伸舌头,自然是为了缓解舌头上的压力。

只是,这一幕被人瞧见了。

“先生……你……你……”

范仲淹悄然的出现在了寇季身边,看着寇季在伸舌头,一脸惊愕。

寇季脸色略微有些发黑的盯着范仲淹道:“你什么时候到的?”

范仲淹一愣,坦言道:“一直在偏房里候着,听到你的脚步声,就赶忙赶了过来。”

“有事?”

“有……”

范仲淹神色有些凝重的道:“汴京城内的传言更胜了。”

寇季愣了一下。

范仲淹提醒道:“有关您内定进士的传言……有一些士子在暗中奔走,打算在开科的当日,罢考。”

“罢考?”

寇季一脸愕然。

范仲淹郑重的点头。

寇季笑了,他盯着范仲淹提醒道:“千万千万别将官家会亲临会试考场的事情传出去。他们要罢考,就让他们罢。

等到官家亲临会试考场的时候,看到了没人,一定会好好的‘赏赐’他们的。”

范仲淹听到这话,一脸苦笑,“您这不是害人吗?”

寇季笑着道:“是我要害他们吗?是他们自己居心不良。往年科考,投卷之风盛行,舞弊的更是多不胜数,也没见他们罢考。

他们此次罢考,无非就是觉得我将其中一部分有才的士子笼络到府上,是一个把柄,他们可以借此将其中一部分有才的士子给搞下去,减少竞争。

要害人,也是他们自己害自己,不是我害他们。”

范仲淹哭笑不得的道:“您要是将官家会亲临考场的事情透露出去,他们肯定不会……”

范仲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寇季打断了,寇季正色道:“他们还没进入到官场,就已经学会了陷害他人,为自己谋利。

若是让他们得逞了,他们以后还不变本加厉?

我若是放他们进入到官场,说不定回头还要亲手送他们去死。

我瞒着官家会亲临考场的事情,不是在害他们,而是在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