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二章 绝望时刻(2 / 2)

大周王侯 大苹果 1691 字 13天前

双方的兵力逆转,大周城中兵马尚有十三四万,而辽军总兵力竟然猛增至二十万左右,实力对比陡然逆转。更麻烦的是阵型,增援的辽军和皇宫中坚守的韩德遂所率的辽军呈南北夹击之势,将大周兵马夹在了当中。

这种局面之下,白奇和马青山即刻向杨俊建议,立刻停止攻击,转而集中突围。但是,杨俊此时却犯了致命的经验主义的错误,他将当年和西夏主力正面交战一举击溃他们的情形当成了和眼前一样的局面,他认为自己依旧能够复制当初的那一战。如果能在此处将辽国大军正面击溃,则局面将完全落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否则在拿下析津府继续进兵北上的时候,还是要和辽军主力进行决战。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这里进行决战。

当然,杨俊也不是我完全没有权衡战力的对比,对方人数超过己方数万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杨俊的决定不能不考虑实力对比的因素。但他在看到了对方增援的兵马的装备之后,发现对方增援的兵马并非辽国正规兵马,那些人身无盔甲,兵刃也都是七拼八凑的,战马也非精挑细选的,明显是临时拼凑的兵马。这是一只不知从那里冒出来的杂牌军。杨俊认定他们的战斗力不会强。而且,杨俊认为,在城中逼仄的地形之下,对方以骑兵为主的兵马并不能发挥威力。而大周兵马以步兵为主,则可以游刃有余,迂回穿插,行动自如。

鉴于以上种种判断,杨俊不但没感到丝毫的不妥,反而认为这又是一次让自己名震天下的机会。他决定要以十三万大军和对方近二十万大军展开一场旷世决战。

白奇和马长青以及部分将领虽然苦劝阻止,但被杨俊一句‘尔等莫非怯战怕死不成’便噎的一句反对的话也说不出了。既然元帅心意已决,那也只有拼死一战了。

杨俊收回了指挥权,亲自安排大战事宜。黎明时分,在得知己方援军抵达的消息后,韩德遂率四万辽军冲出了皇宫,与此同时,南边的辽军援军也从十几条主街方向潮水般的涌向战场,双方显然是经过了沟通,虽然并不知道这种沟通是如何实现的,但明显是同时发动南北夹击。

大战在黎明时分开始,在析津府皇宫周围的环形广场以及方圆四五里的街巷之中,集中了双方数十万的兵马,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大火拼。这是有史以来在一座城池之中的一个小范围内集中的数量最多的一次战斗。街巷广场上到处是人,到处是厮杀,到处是鲜血和惨叫,堪称人间地狱一般。

杨俊坚信这场战斗他会取胜,因为他的兵士都是精锐,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更有他这个大周军神亲自指挥,应该不会有失。也许是场惨胜,也许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或许要从黎明战到黑夜,但自己一定会胜利。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战斗甚至没有持续到一个时辰。当朝阳的光芒洒在城中战场上的时候,大周兵马便开始全线崩溃。

原因很简单,杨俊之前的种种分析不可谓不正确,但他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影响战斗胜败的要素。第一个便是疲劳。杨俊完全忘记了在今夜之前,大军已然不间断的攻城三日,所有的兵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虽然采用的是轮换攻城之策,但是攻城吃紧之时,便会驱赶撤下来的兵马再次冲锋。全军上下,实际上三天时间真正能休息的时间不过几个时辰。大军在攻城,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随时准备全军进攻,哪里有让你歇息的时间。而且,在此之前,大周兵马已经连续行军月余。自进入辽国境内,便几乎在攻城、渡河、急行军中渡过。时而还要担心对方的伏击。全军上下其实都已经从骨子里疲惫不堪了。而辽国的兵马除了那四万仅存的守城兵马疲惫不堪之外,增援的十几万大军则个个是生力军。

第二个因素便是士兵们的心理。原本久攻不下的攻城战,损失了那么多的兵马,士兵们便已然心中生出厌战之意。当马青山的计策见效,原本以为这炼狱般的攻城战要到头了的时候,忽然间又面临对方大批增援兵马的情形,其心理上的打击可想而知。原以为能活着捱过这场攻城战,但此刻却心生恐惧。

劳师袭远已然是兵法大忌,疲兵和生力军对战,人数又不占优势,心理上又生出厌战之心,其结果可想而知。即便是训练有素之兵,也绝难取胜了。杨俊也许是个优秀的领军者,但他有时候过于自信,过于刚愎自用。对胜利的渴望过于强烈,不肯接受失败的事实。这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给他带来辉煌的胜利,但有时候便会让他一败涂地。

在正南方向的长街上,大批的大周士兵丢掉武器举手投降不愿再战之后,厌战悲观的负面情绪如瘟疫般的滋长。疲惫而无心气的大周士兵们很快便陷入了苦战之中,而越是如此,对方的压迫力便更大,便会越发造成恶性循环。绷紧的弦一旦断了,便是全面崩溃之局。